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蔓延以来,传媒学院教师在院党委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利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抗疫期间的感人故事;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创作抗疫宣传短片;利用插画技术宣传疫情防护基本知识。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下,传媒教师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把课堂搬到云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们不忘教育人,在抗疫期间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
将“抗疫”作品列入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内容
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吴英俊
开学季到了,举国上下依然在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特殊时期,特别对待。学生们停课不停学,任课教师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线上教学工作,我这学期主要担任动画19级动画专业《动漫色彩》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备课期间,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任课教师,我被无数艺术家以艺术创作投身抗“疫”行动所感动,他们全身心投入创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武汉加油,我本人也在这期间创作了《致敬!抗疫的勇士们》系列水粉画作品,以此表达对勇敢逆行者的崇高敬意。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我将这些优秀的“抗疫”作品列入教学教案,作为教学范画进行教学分析讲解。讲授课程期间,针对作品的创作主题以及表现技法,同学们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一次激发了他们对“抗疫”勇士们的崇高敬意,从而增强我们共同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通过实践,学生学习气氛热烈,对这些作品反映强烈,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文育人,润物无声
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王胜源
“这次新冠疫情,我想,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战场,也是新闻人的战场。大家也都可以通过《财新》杂志、通过白岩松这样的媒体和媒体人感受到这一点。就像医护工作者必须穿戴防护服才能进入抗疫一线,我们记者同样需要‘技能包’才不至于‘裸奔上阵’。”“这个‘技能包’要包括什么?我想,要包括我们不畏艰难、采访提问、摄影摄像、挖掘事实的能力,包括我们回应关切、快速成稿、编辑制作的能力,也包括我们洞察事实、批判思考、理性表达的评论能力。” 这是传媒与艺术学院《新闻评论学》课堂上,王胜源副教授与学生分享“新闻评论为何要学、所学为何、如何学习”课程导言中所说的话。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样的课堂讲授不是基于现实的课堂空间,而是基于“雨课堂+QQ群课堂”的在线教学手段。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自2月中下旬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就迅速统筹谋划、协同联动,为师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支持。传媒与艺术学院也积极响应学校教学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仅对教学计划做了周密安排,还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技术手段,将云端教学与德育、智育相结合,不断拓展和创新课程思政新路径,确保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
智育教学有形,德育育人无声。线上教学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难以发挥课堂教学“言传身教”的德育功能。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重新探索互动方法,构建新型教学关系。以《新闻评论学》课程为例,王胜源老师不仅做足课堂教学预案,同时采用“雨课堂+QQ群课堂”的在线教学方式,有效保障了师生之间课上课下的充分互动;新冠疫情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评论作品,如《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 让正义抵达人心》(人民日报,2020-2-7),也被他及时纳入教学案例。同样是王胜源老师的《传播学概论》课程,他会围绕时事热点设计随堂及课后作业,训练学生应用传播学理论分析、表达社会传播现象的能力。如针对“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这样的理论概念,他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请例举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并作解释。”而一些课前课后的问候和鼓励,也让这样的网络课堂不仅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也传递着朴素的善意待人、乐观姿态和敬业精神。
以美育人,以艺术化人心
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 王奇
本学期我讲授的线上课程是《艺术学原理》和《UI设计》,这两门课独具艺术专业个性,为了做到以美育人,以美育促德育,以艺术化人心,将思政教育的“盐”与艺术专业教育的“汤”相融合。我在线上课堂坚持立德与审美并举,在《艺术学院原理》课上以医务人员最美“逆行者”的“社会美”为主题入课,以全国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等战“疫”英雄的感人事迹和担当精神为审美事例,在《UI设计》课上以”互联网+医疗”为主题入课,引导学生在线上课堂交流积极、讨论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青春使命。
在教学中注重树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观,增加马克思主义艺术观教育的教学内容,强调立德树人与艺德育人的融合。以文培元,以美铸魂,有助于搭建艺术与思政的契合点和连接点。将优秀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发展等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深挖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深入浅出讲解理论知识,实现艺术与思政理论的跨界融合,让思政课变得“有知有味”。开展主题创作综合训练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努力打通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壁垒。从而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民族自信心的审美意识。
在教学中注重树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观,增加马克思主义艺术观教育的教学内容,强调立德树人与艺德育人的融合。以文培元,以美铸魂,有助于搭建艺术与思政的契合点和连接点。将优秀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发展等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深挖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深入浅出讲解理论知识,实现艺术与思政理论的跨界融合,让思政课变得“有知有味”。开展主题创作综合训练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努力打通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壁垒。从而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民族自信心的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