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学》
一、课程建设成果
本课程是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立项煤炭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二、课程目标
1.能够解释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识别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其与新闻报道的区别,在社会发展实践中认知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充分了解中国新闻评论在内容表达与形式表现上的历史流变。
2.能够系统认知新闻评论创作的基本程式,充分应用选题立论、说理论述、标题拟制、结构安排、语言文风把握的原理原则与一般技巧,独立撰写新闻时评,合作创制视听评论节目。
3.能够辨识网络言论表达与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新闻评论的异同,撰写适合网络自媒体新闻评论。
4.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写作训练与评析实践,训练和增强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反思言论表达的伦理问题,体认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必要素养。
三、教学特色
1.思政引领:将国情教育、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素养、道德修养等思政要素广泛融入课内“评新闻”“评评论”、新闻时评综合性训练、期末考试等形成性评价过程,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交媒体时代青年的‘社交卡顿’现象”“大学生用AI软件完成作业”“青年群体45度半躺平”“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老年群体数字鸿沟”“AI还原亲人中的德与法”“年轻人求神拜佛”“刑法第二十条‘沉睡条款’不能止于被唤醒”等兼具高评论价值和高思政价值的话题。
2.案例教学: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案例”的遴选,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评论作品、年度十大新闻评论作品;2)针对一周以内重大的新闻事件或舆论热点,主流媒体刊发的相关新闻评论作品;3)一周以内重大的新闻事件,作为课堂练习和评析对象;4)新闻评论作品反面典型(如针对虚假新闻配发的评论)。
3.深度实践:课程总成绩100分=课内训练(及探究活动)成绩15分+综合训练成绩35分+期末试卷成绩50分。(1)课内训练赋分项目主要有二:一是“评新闻”,即每人选取一周之内的发生的新闻事件、热点问题或社会话题,提出核心观点并说明论证思路,分值5分;二是“评评论”,即每人选取一周之内媒体刊发的新闻评论文章,从选题立论、标题拟制、结构布局、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评析,分值5分;三是参与标题拟制、提出观点、评论分析等随堂研讨活动,分值5分。(2)综合训练项目一即新闻时评,分值20分,已有多位学生的时评作品在网络媒体发表;综合训练项目二即小组创作一期5分钟左右的广播电视评论节目,分值15分。(3)在期末试卷方面,共分选择题、创见题、分析题、写作题四个大题,基本识记题不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