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发展 素质拓展 正文

我教给你知识,你教会我坚强——传媒学院“青春助梦,爱心护航”支教残联活动

作者:时间:2020-03-23点击数:

传媒与艺术学院志愿者支教残联启动仪式,于5月8日下午3点在阜新市残联成功举行,市残联工作人员赵文楷担任主持。主持人首先对我院志愿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志愿者们在志愿活动中主要承担的工作以及教授的内容。随后,我院志愿活动的负责人张悦同学代表志愿者队伍发表讲话,对本次活动的意义宗旨、中心思想、课程安排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在介绍完本次活动后,张悦同学带来了支教活动的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在这节课中,她讲解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以及书法名家的生活轶事等。残联的同学们听的十分认真,其中一位学生讲到“我学过国画,一定要学好传统文化知识,才能画出有内涵的画”,志愿者们深受触动。

接下来是由18级动画专业的房隆恺、方明明、魏嘉诚三名同学带来的剪纸课。三位志愿者介绍了关于剪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阜新剪纸的传统,并向同学们展示了我院学生的优秀剪纸作品。同学们十分感兴趣,与志愿者交流密切。

第三课是由17级广电专业的杜思远同学带来的生僻字讲解。一首《生僻字》歌曲带大家走进了汉字的世界。随后,志愿者向同学们介绍了汉语中的一些生僻字,并以趣味横生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沆瀣一气”的内涵。幽默的讲解风格使课堂上笑声连连。

一节一节的课程慢慢拉进了志愿者与残联学生们的距离,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在交流中,志愿者们将自己准备的内容传递给了残联的学生们,也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无比珍贵的一堂课——学习没有终点,也没有界限。

班级中学生的情况大不相同,有的与我们的志愿者年龄相仿,有的却已是古稀之年。在这群学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这位奶奶本身并不是残疾人,而是陪着自己的儿子来学习的。母子俩每天坐公交车从清河门到市残联参加学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坚持不懈学习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在这些学生中还有一位市残联的书画家,他的名字叫王亮。在上课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并且作得一手好字画。不止他一个人,在我们上课教室里墙壁上,挂满了完整且精致的字画,那些字画都是由残联的学生们完成的。

 

我们教给你们知识,走向未来;你们教会我们坚强,照亮前路。

志愿者感想

这次的志愿者活动令我感触颇深。在残联,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了解到这样一个群体,我发现他们并非我臆想的那样压抑与沉重。相反,他们向我们展示出的是他们的才华横溢与热情开朗。这次活 动不仅是我们为他们传授新的知识,我也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总而言之,这是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志愿者活动。

——广电18-1班张圣祥

我非常荣幸能参与今天的志愿服务,当看到残联青年对我们课程的期待,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便找到了自己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尽自己的力量为残联青年的生活增添色彩,我感到快乐和骄傲,我看到了残联青年仔细钻研、刻苦坚持的追求,也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真诚与活力。第一次活动开展后,又有3位新的志愿者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我感受到了传媒学院志愿服务的队伍在一点点扩大,而我们志愿者的力量也在不断地凝聚。希望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服务当中。志愿服务,传媒人不停息!

——广电16-1班张悦

今天, 是我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服务, 帮助阜新市残联的同龄人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学长学姐的详细指导 和我们对残联的同学授课中,我深刻体会到残联同学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我也被志愿者这种职务深深吸引,希望今后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对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动画18-1班方明明

原本志愿者活动对挺少参与的我来说比较陌生,跟随其他同伴去残联,感觉到了所有志愿者认真付出,体验到能以己之力帮助别人的乐趣后,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幸福感和使命感,当真正有机会投身于社会基层当中,就会拥有全新的角度审视周围。

 ——广电18-1班徐瑞临

今天我们院组织了去残联的志愿活动,当我走进大楼时内心还是忐忑的但是到了教室就被两边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所折服,看到他们一个个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心却是阵阵刺痛,又多了一丝温暖,也许在其他人眼中他们是有缺陷的,但是当我看到他们一幅幅令人折服的作品,一个个热情的笑容,我不禁感到惭愧,他们在利用一切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而我又有什么资格虚度光阴呢?这次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要珍惜一切,懂得坚强,坚持。

——广电18-1班张洲源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玉龙路88号 电话:0418-5110779 邮编:123009                      版权所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