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博,男,蒙古族,就职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担任动画系专任教师。本科于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硕士于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于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攻读戏剧与影视学,学术型硕士。
先后工作于:山东威海市信石软件公司;山东济南通达动漫有限公司;北京5DS动画公司;吉林动画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参与过长篇三维动画连续片《龙球总动员》、长篇二维动画连续片《长白精灵》、flash动画系列片《弟子规》的制作;担任过二维动画短片《刘公岛传奇》的导演;合作过拜尔制药公司一系列网络流媒体宣传片;独立创作过几部动画短片及一些插画作品。
科研成果:
张博,2019,从神话到动画—哪咤形象的演变研究(在写)
张博,2019,“身体的符号”—基于梅洛庞蒂的网络头像研究(在投)
张博,2019,押井守动画电影美学的三个支点[J].艺术评鉴,2019-5.
张博,2019,科尔沁地区蒙古族传统色彩符号研究-以蓝、白 、红为例[J].文化学刊,2019-6.
张博,2018,基于“色彩感觉与视知觉”论动画影片中色彩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9-5.
张博,黄永春,2018,“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符号表征探析[J].艺术研究,2019-4.
张博,2018,近年国产动画电影的新式表达研究[J].艺术评鉴,2019-3.
张博,2018,基于影视动画符号化的角色形象传播研究[J].工业设计,2018-10.
张博,2017,色彩符号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研究—以今敏影片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7-05.
研究方向:
目前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为:动画艺术与文化研究。
今敏(こん さとし)先生的关于《未麻的部屋》讲座(Perfect Blue Kouza),让我开始关注动画影片中“意义”作用。然而在硕士论文中,关于今敏动画影片中色彩符号的使用解读,现在看来颇有不足,没有结合文化分析的符号研究是具有封闭性的。那么符号是从哪里来,人们是怎样有效使用它、解读它的呢?毕业工作后,我怀着这个好奇心,在原有创作实践与色彩研究基础上,沿着:色彩与心理→符号与地域文化→符号与动画→符号与人,做了一系列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于今年开始对动画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产生兴趣,因为艺术研究是需要在社会文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基础上探讨。
自述部分:
在教学工作中,我秉着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为人师表,平易进人。看着学生们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为可以独挡一面的动画人才,是充满欣慰的。希望在不断努力中可以将自己的科研与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授之以渔”的好老师!